长书屋立面与水院倒影©水平线设计

      作为本次“两个更好”的书屋设计之一,我们希望通过长书屋反映当代社区精神,重塑社群关系、激活城市空间、建构当代社区文化、并呈现可持续的、多元共享的目的地。
      长书屋轻盈地置入于信阳市溪源山径公园中,与场地、自然产生连接和情绪。长书屋主要由三个体量组成:书屋空间、咖啡与展陈空间、及儿童活动空间。空间体量相互独立,又彼此连接。
      从公园南侧望去,长长的金属体量漂浮在水面上,被一片绿意包围。
      沿着湖面进入场地内,可以在亲水平台、首层架空空间、延伸的覆土建筑、半户外游廊空间、透明的咖啡厅、下沉休息区、儿童活动空间等区域游走、停留。在这些空间能感受到轻松、开放、包容而有趣的氛围。
      通过建筑的处理让人能感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长书屋是一个长66米宽4米的阅读空间:在长书屋的体验中人的行为和视线是被控制的;内部空间进行极致化的处理:只有一排长长的座椅和长长的书架,且只能通过阅览桌前斜下方的窗户望向水面景观。阅览时不被干扰、安静而自在。
      长书屋能让人与人彼此连接,人与空间相互对话,人与自然和谐一体。

项目基地

∆长书屋手绘草图By琚宾

它是一座图书馆,它是真实、纯粹的;

轻盈的置入,与场地、自然产生连接和情绪。

长书屋钢结构模型©水平线设计

长书屋主入口©水平线设计

小山包上的长书屋©水平线设计

∆架空层的公共空间©水平线设计

∆回廊与庭院©水平线设计

∆池畔与回廊©水平线设计

∆咖啡休闲区©水平线设计

∆内部空间©水平线设计

∆阅览区©水平线设计

首届TBB社区建筑与文化季邀请建筑师们在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及附近设计了二十座社区书屋。这些带有复合功能的书屋是社区活动的容器和社区活力的激发器,给城市中不同的人创造了相遇的机会。

通过对不同建筑师的不同书屋的探讨,我们期望和大家一起探索建筑设计的多种思考方式和社区建筑的意义。

∆“两个更好”城市书屋-长书屋点位图  图片绘制:谢凌慧

舒婕:在这个书屋的项目中,你们期待给使用者带去怎样的体验?你们如何通过设计手法去塑造出这样的体验呢?

琚宾:项目场地位于一个公园,公园里有一座小山包,和一些房子,小山包赋予了场地由高到低的地形。这种现有的条件本身对设计是很有帮助的,同时也兼具了挑战和约束,这让我很兴奋,就在公园里的场地来说,这好过一块没有任何信息的平地。我们对于这个项目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直接,这个建筑的功能比较综合,同时又为社区服务,像是一杯混合果汁,是一个会给人带去轻松愉悦的事物。

谢舒婕:有趣的空间往往是活动的容器也是行为的激发器。您希望这个书屋给社区带去什么呢?
琚宾:这个建筑会吸引周边的人,人们会在这里停留,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空间带给他们的关爱。我们在空间里留了几个大树可以恣意生长的地方。你想象一下,多年后,孩子们在树下跑来跑去,老人在树下乘凉,楼上还有人在看书,这不就是社区吗?我还想到,有些人下班后不想直接回家,而这里又离家不远,下了地铁和公交后,来这个房子所在的公园呆着,放松一下,然后再走回家,这也是发生在我的生活中的一个行为。我在工作室的时候,一有空闲时间我就会离开房间,走到自然中去。所以,严格地来说,我现在创造的这个不是房子,而是场域精神。房子只是这其中的一个要素而已,而我创造的是这个场地中的场景,比如小孩如何玩耍,老人如何在这里聊天。我们在这个空间中还配备了年轻人热爱的咖啡店的功能,这样的话,年轻人也会来这里.他们和老人小孩都在这个空间里,这样的杂糅才是社区嘛。从建筑的角度来说,到底什么是好建筑?我对好建筑的理解非常简单:如果一个设计师的思考的出发点和功能指向是善意的,房子是和土地在一起的,那么这就是一个好房子。

谢舒婕:我就是那个喜欢在工作和居住地之间找一个地方放松一下的人。可惜,我家附近没有这么合适的空间,所以,在天气好的夜晚,我会在大街上散步一会儿再回家。其实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产物。很多人通过公共交通在位于CBD的办公空间和高层居住小区中间两点一线地日复一日生活。我们需要在这个两点之间找到一个容易到达的可以放松的空间,让自己从生活压力中解放出来。回到这个建筑本身,在这个建筑的空间中,您将介于室内和室外之间的灰空间与室内空间“交织”在一起,这个和您在设计中经常运用模糊的空间是一脉相承的吗?您觉得灰空间可以承载什么呢?
琚宾:设计中有两点对于我来说很重要,一个是光,一个是灰空间。每个有特定功能的房间都根据自身的功能要求有着对应的设计,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这些带功能的内部空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的连接空间。连接空间是一个枢纽,是一个转换,是一个情绪调节。人在空间里的任何情绪都能被设计师控制,即使是放松和流泪,也是被设计师控制后的放松和流泪,人们在空间中看到的树,也是设计师让人们在特定场景中看到的,我不允许在我的场地上有不在我控制之内的事物。而模糊的空间是对情绪和氛围最好的转换。我非常在意空间中的氛围。你想象,你在一个走廊里,往前走三米一直没有光,转弯后一米突然有一个东方感觉的暗中带亮的光,再往前三米,有一个西方感觉的明亮的光,这中间的变化对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这是我在意的事情。
我做方案的时候,会先选出特别重要的模糊空间,卡住它。这几个节点一旦被卡住了,那就意味着卡住了几个情绪的交通要素,然后我们往里面放功能的时候,这些功能就会在情绪中进行变化,它们完全被掌控在你导演的情绪的序列中。所以,你问我模糊空间或者灰空间代表什么,它们可能是我抒发自己空间美学的要素,也是参观者在这个空间中对情绪感知的重要因素。

谢舒婕:您在描述您的设计的时候,经常是是身处在空间中,在空间中游走的状态。那您做设计的时候,什么时候会跳出整体空间来思考,什么时候会进入空间中呢?还是说,不断在切换?
琚宾: 我会不断切换。我在最开始的时候主要做室内设计,所以,我非常在意人在室内空间中细腻的情绪变化和空间尺度变化,以及人在户内、户外和半户外感受到的情绪,还有人和自然的关系。在做设计的时候,我会先从场地条件做一个场地规划,然后和团队一起为这个场地勾勒出三十种情绪,我们思考每个情绪对应的空间尺度是怎样的。
在设计过程中,有些人做三个情绪就想不出来了,那说明他的生活体验不够丰富,欠缺对生活细腻的感知。我们的建筑都是靠尺寸构成的,对于设计师来说,了解不同的空间尺度和尺寸对应的情绪很重要。一旦学会了空间尺度和尺寸对情绪的影响构成的这种能量,那么做设计就很容易。你可以思考,什么样的空间会让你感到渺小?什么样的空间会让你感到一丝丝孤独?什么样的空间会让你感到惊艳?让你产生这样的情绪和感受的空间对应的尺寸和尺度分别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没有建立情绪,或者你的情绪不够饱满,你就不能闭上眼有这些画面,你也无法创造这样蒙太奇的镜头。
当这三十种情绪在我的体内,每个情绪对应了一个尺度关系,那我就想,这个建筑需要十五个情绪串联来形成整个感受,那我把这十五个情绪选出来,也就是把十五个空间尺度选出来,然后生成了这个建筑。所以,我的建筑也许不适合从外面看,也不适合拍照。我的空间是需要人进去,被包裹,在里面游走。在我的建筑里,墙围合出空气,空气中带着情绪,带着情绪的空气对人的包裹,这就是这个房子的意义。建筑本身就应该是被体验的,而不是提供给拍照用的。
具体到这个书屋的设计,这里会有认真看书的人,也有慵懒地拿着本杂志依着喝咖啡的人,还有来这里坐着就是为了看人的人。用我刚才说的设计思考,那我们通过对这些不同人群行为的思考,去设置这个设计里的情绪,然后对应出每个情绪的尺寸,也就是不同人群的对应的座位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认真看书的人就是要一个好好坐着的椅子,不能是那种慵懒的椅子。这些尺寸和尺度延展到整个建筑的生长,就像堆积木一样,然后我们用建筑学的体系,通过力学结构、开窗对景和场地关系等等,把这堆积木整合成一个房子。

谢舒婕:您提到的情绪有可能在个体之间差异非常大。面对同一个事物,有着不同经历的人的反应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您在设计中如何保证您想要传达到的情绪和想法被精准传达到呢?还是说,您的空间设计就是一个开放命题,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或者说,您刚才说的三十个情绪里,有十五个您是觉得可以精准投射到的,还有十五个就看每个人自己的解读呢?
琚宾: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的思维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性,感性和理性的平衡是设计思考的推手。每到一个场地,我会捕捉身体本能地与场地产生的连接或者感动,这一定要被捕捉到,因为这是身体自身有感而发的,是最真实的。看完场地后面几天我都睡不着,脑袋里会高速运转,会描绘我未来要建一个什么样的房子,这是一个非常感性的过程。然后把任务书里的各种要求和逻辑往里放。这些理性的条件和感性地在现场感知到的场地的能量,以及在设计中感性地设定出的情绪,这样的理性和感性的两种力量会汇合。交汇时刻是建筑师能力体现的时候。优秀的设计师不会只感性,只感性就是艺术家,设计师也不会完全理性,完全理性的空间不会感动人。那如何做平衡,如何“出拳”,如何组合?有哪些是让大众喜闻乐见的空间,有哪些是个人思想的表达?同时,这里面还有让同行看的幽默感,就是让同行能找到一些同行才能读出的巧思。建筑师这个职业有趣的地方就是在这里。我们满足了商业的同时,还有自己的思考,又能感性地抒发真实的自己,同时还兼顾到了大众的诉求。当你平衡到当下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倡导、人的追求等等以后,还能有趣幽默地在房子里放了一些想法,这构成了一个鲜活的立体的设计师。

谢舒婕:时代变化很快,流行的事物也是不断在变化,我们收到的甲方要求经常夹杂着当下的流行趋势。我理解甲方的这样的思考,但是,我一直觉得建筑本身是一个长久的事物,并不是一个快速的消费品。我想问问您对此的想法?
琚宾:你想一下,大教堂落地后,它产生的什么是永恒的?是那个房子本身吗?不是,是那个房子里面发生的事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那么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影响了什么呢?也就是说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呢?是人的五感啊!只要人这个物种不会变,那么人的五感不会变。当建筑师用建筑作为载体和人的五感产生连接的时候,他的思考就是永恒的。就像教堂跨越了这么多年在你面前,你现在进教堂,你也会流泪。当然,你也要让你的建筑和当下产生连接,与当下产生连接的房子才是真实的。这个时代的人在这个时代的这个房子里有了五感上的体验,之后的几百年,来这里的人们还是会持续不断地感受到这样的体验,那这就一定是一个好房子。

∆长书屋模型

∆一层平面图©水平线设计

∆二层平面图©水平线设计

∆立面图©水平线设计

∆剖面图©水平线设计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两个更好”城市书屋,长书屋(The Horizontal Library)
项目类型:公共文化空间
项目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新五大道(信阳市社保局旁)
设计时间:2022年10月—2023年5月
建造时间:施工中
项目规模:约1000平方米
建筑/室内/景观设计:水平线设计
首席创意设计总监:琚宾
学术顾问:王飞
主持建筑师:杨玲
水平线建筑设计团队:李佑聪、胡仙梅、黄斌、杨玉婷、李世辉、邓树玉
雪城大学建筑设计团队:罗辰浩、Nicholas Chung、庄开成、钟俊业、孙福瑞
水平线室内设计团队:刘茜、聂红明、韩颖、王帅、莫志冰
施工图深化:河南甲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照明顾问:深圳朗誉光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TBB社区建筑与文化季策展团队:左靖、谭芳、彭嫣菡、芬雷、胡燕子
建设单位:信阳两个更好实业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河南新资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河南宏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