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我要一整个开罗的寂静 ,


一整个京都。 


每一座悬空的花园里


青苔和水。



——简·赫斯菲尔德《我只要少许》

既下山·九寨药泉 鹿园实景

如果四季是起承转合的篇章,秋便是由热烈“转”向沉淀的那一章。收获了盛夏的果实之后,迈向敛藏、稳健、从容。年初,我们预告过2022既下山的心灵假期版图,并孜孜不倦游于山河。每一个项目从开始到开业,都要经历许多难于言说的周折煎熬,所幸,格物于大地风土,总能收获永恒精神的牵引。当大地精神与内心深处有了力量交换,愿力催开满室芳。


如今山河已秋,迎来收获,既下山四个新项目已进入正式动工或动工准备阶段跟着秋风,去往既下山·雾里艺术驻留之家、既下山·九寨药泉、既下山·洱海、既下山·大同,去往中缅边境、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分界、山与海的边缘、中原与游牧文化博弈交融之界,抵达内心的边境。

640.png

雾里坐落于怒江东岸,面朝奔腾的怒江,背靠陡峭的碧罗雪山,进出只能通过人马吊桥或是先民在悬崖上开凿的茶马古道,来到雾里村,才知世间真有隐世之地


640.jpg

雾里村,贡山县文旅局供图

既下山·雾里艺术驻留之家位于雾里村 , 7月已开始施工。怒族的原生建筑就是砌石础上圆木两端砍上卡口衔楔垒摞而成的木楞房。设计师蔡旭就是用最传统的当地建造方式,去改良当地建筑。


640 (1).jpg

木楞房

640 (2).jpg640 (3).jpg

术驻留之家 效果图

我们缺失的不一定是美,而是本真之美。设计、建造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考量,都需要直面当地各种限制问题,传统建筑方式就是这些限制下的产物。石块和原木都只能靠师傅们人力搬运,好几个师傅是当地怒族人,我们在这里做改造,过程中的艰辛不过是他们祖祖辈辈都习以为常的生活。

640.png

640 (1).png

改造加固石础和屋顶

不同的驻留空间,设计了要不是独立的书房,要不是画室或工艺创作间,满足艺术家创作的空间要求。还有一个火箭炉加热的、朝向雪山的泡池。


640.jpg

怒族是个内向的民族,这种传统木楞房整个房子就火塘这间屋比较大,平时大部分时间家里人就呆在这个屋里,而边上睡觉的屋子都比较小。因为火塘有烟,熏得房顶墙面都是黑的,小小的窗户显得里面更黑,但走进这个屋子就感受到一种隔世的安宁和踏实感。顿然能理解怒族内向的性格里那种宗教性的自守。像建筑师柯布西耶晚年睡小床的自宅小屋,也是以心为神的选择吧。建筑改造后内空间的尺度感还是遵循了原来的内向特征。


真正的美,是一种让人能够从中感受到“人的存在”的生命体验。

640 (1).jpg

怒族火塘

摄影艺术家骆丹用近三年的时间深入怒江峡谷,以古老的摄影工艺火棉胶玻璃湿版“缓慢”地拍摄了《素歌》系列作品。骆丹的摄影凝固了怒江边质朴日常的庄严,使永恒与灵魂等抽象且遥不可及的意义成为可以把握和关照的现实。此幅作品将会留在艺术驻留之家中。

640 (2).jpg

铺于艺术驻留之家的手工地毯,亦是一方风土。牦牛图案由参与过既下山艺术下乡驻留计划的画家苏家喜创作。

640 (3).jpg

640 (4).jpg

图案是苏家喜在梅里驻留期间画的牦牛

艺术驻留之家建成后,我们将开启雾里驻留计划。带来人文/艺术/建筑/音乐等领域艺术家驻留雾里,挖掘当地山川与民族文化的深层次魅力,与当地互动创作作品,未来还计划成系列在美术馆举办驻留艺术展览。

640 (5).jpg

640 (6).jpg

640 (7).jpg

施工现场

既下山·雾里艺术驻留之家

主创设计:旭喜工作室 蔡旭团队

640.png

640.jpg

九寨,这个早在1992年就被联合国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地方,一直以惊世景观令人向往不已。既下山也抵达了这里,占据整个独立山谷,对望岷山主峰雪宝顶,邂逅一方与山水共鸣的净土,以自然回归自然。

640 (1).jpg

九寨的自然独特性与人文可塑性,为项目的推进注入深沉而持久的力量。它们填充了既下山·九寨药泉的精神性,也引领着我们在建造过程中不断内观和自省。

640 (2).jpg

既下山·九寨药泉已进入施工阶段,从建筑到室内均由谢柯操刀,平和谦虚地融入森森山谷间。以山石砌墙,山木搭架,以自然材质回归朴素温润的质感,消隐于山林。

640 (3).jpg640 (5).jpg640 (4).jpg

师法自然,融入九寨山水胜景;取意人文,体现在地文化底蕴,谢柯将会构建一个与环境高度融合的本真美学目的地。

场地里有一股温泉,是天然弱酸药泉。我们直引这股药泉,舒缓滋润的功能,为旅人带来温暖疗愈。


640 (1).png


生活在别处,我们营造的多元化生活方式不止别墅客房,还打造了充分容纳日常风情的场所,温泉泳池、SPA、餐厅、咖啡、酒吧、雪山草坪,以及可以撸百只梅花鹿的鹿园,让身体在山谷自在感知、自由运动。


640.jpg

既下山·九寨药泉


主创设计:尚壹扬设计 谢柯团队

640.png

640 (1).jpg

云南大理,十余年的旅游发展,沉淀出其他地域难以企及的旅宿美学。既下山回到大理,这个诗意栖息的理想国,再添新大理的故事篇章。

既下山·洱海择址洱海东岸的滨海崖上,是洱海难能可贵的静谧之地。这里聚集了山、海、岛、湿地、湾区等景致,坐拥洱海最灿烂的阳光。既下山·洱海从建筑、景观到室内设计均由相上文象李万鸿团队操刀,立于山地海岸,直面绝美景色,意在打造一个坐山观海的人文艺术气质酒店,将于今年11月初动工。


洱海东岸,日照强烈,风浪强劲,自然环境的力量感来得更为直接猛烈。李万鸿团队在建筑设计上追寻自然风土与人的更多面的联系,让建筑能更多地得到光和风的恩惠

640 (2).jpg

酒店入口面山而开,迎接旅人的,是宛如一叶小舟的

探访从山崖起始,随之下沉至崖边,百转千回,曲径通幽。从山壁进入观景平台之后,视线开阔明朗。身处崖边,眺望洱海,建筑与心灵都完全向着海边敞开。


640 (1).png

下沉转入一个与山体共生的庭院式户外餐厅。海东的丁达尔效应更容易被看见。光穿过近山云雾,穿过松针密林,映照在庭院内、苔藓上,也让空间的松弛感最大化。

640 (2).png

再次转换方向,向上行走,是完全向着海面的户外餐厅和悬于崖上的泳池,感官在此自在舒展。

640 (3).jpg

客房群面向洱海,将广阔的海景与大片自然光植于室内,同时增加庭院、花园的设计,为辽远的景观增添了几分含蓄闲雅。客房空间素雅而沉稳,复古的木质调家具与现代慵懒家具的契合,营造出舒缓的居住氛围,蕴含着东方审美的余韵。

640 (4).jpg

既下山·洱海所在的位置,宛如大理典型日常以外的飞地。没有明显的在地人文符号借鉴,但强有力的自然环境时刻提示着我们“万物皆有灵”


空间内,李万鸿延伸设计了许多暗纹,创作源自于大理民间表达信仰的图腾「甲马」神。甲马体系庞大,神祗、鬼怪、山川、飞禽走兽等图案都可以创作成甲马。甲马的叙事体系是诗意浪漫的,同时有着丰富的生活趣味。李万鸿参考了当地人认识世界的方式,以一种轻松的手法,将在地元素表达进设计中。


既下山·洱海

主创设计:相上文象 李万鸿团队

640 (3).png

640 (4).png

大同,是中国文明演进历程中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是山西历史最悠久的名城之一,是杀伐中崛起、微笑中隐没的北魏史诗之封面,城外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城内有华严寺、善化寺两座辽金时期古建。这片以千年计数的大地的张力,以及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大美,令我们从未失去过好奇和向往。


既下山·大同,已进入施工准备阶段。地处大同古城东南隅,与明代王府隔路相望。既下山·大同将与云冈石窟博物院联名,设立云冈艺术馆,期望打造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博物馆酒店,让旅人感受历史语境中的沉浸式度假。

640 (5).png

基于古建历保建筑的保护规制,既下山·大同是既下山所有在建项目中设计难度最大的,没有绝美直观景致借鉴,需要参透历史语境,借助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现代转译内化地域文化印记,构筑一个能与大同古城的历史、空间对话的场域。


GOA大象设计张晓晓团队,将既下山·大同规划为一座外雄内秀、深藏不露的五进穿堂院。院内动线曲折变幻,景观一藏一秀,以建筑空间的曲折承载旅者理解历史的多重心境精神性的启示则藏在不断切换的内部转译空间中。



640 (5).jpg

640 (6).jpg

宅院之外是一座以石窟概念塑形的云冈艺术馆让历史转变为建筑。旅者在此沉浸式地游览数字化石窟后,既放大了理解既下山·大同的视角,也能在旅者完全进入内院前,提供一个“预习读本”。

640 (6).png

挑战室内设计创作命题的是设计了国内奢华酒店半壁江山的CCD团队,由CCD胡伟坚带队,以华而不奢的现代手法完成场景感的想象营造,做古典的改编,重回皇城旧梦。


640 (7).png

CCD胡伟坚 餐厅设计手稿

640 (8).png

食园画境·极乐宴乡为主题的餐厅,颇有昔年北魏、辽金的气魄。

从抵达到客房,CCD团队将大同的城墙、石雕、皇家行宫、北齐常服等元素抽象化,让历史与空间交融共生,打造出穿越千年文明的五重境。

640 (10).png

640 (11).png


既下山·大同

建筑设计:GOA大象设计 张晓晓团队

室内设计: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CCD) 胡伟坚团队